推荐好书《国防系统分析理论与实践》
《国防系统分析理论与实践》为装备发展部装备译著基金资助图书,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国防系统分析起源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国家战略管理、国防资源配置、重大项目论证等方面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是影响西方大国军队建设和国家安全的一门重要技术。例如,20世纪60年代,系统分析逐渐成为肯尼迪政府一个流行语。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和他的“神童”队伍发明了一套改变国防部采办流程的任务分析方法。在整个冷战时期,系统分析保持了美国的战略威慑态势,且被广泛应用于饱受争议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本书的作者将该技术应用于各种国防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防系统分析理论与实践》不仅为了解国防系统分析的理论方法以及在重大问题中的实践应用开启了“一扇窗户”,更对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推广与应用国防系统分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谭跃进教授认为:当前我们面临的国家安全形势更加严峻、面临的战略问题更加紧迫、面临的决策对象更加复杂,国防系统分析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或缺又亟待加强的技术领域。本书不仅对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具有较大推动作用,还可以满足入门者的求知、拨开实践者的迷茫、解答管理者的困惑。
弹道导弹防御。BMC3指战场管理、指挥、控制与通信
中国科学院杰出研究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汪寿阳认为:加强系统思维、学习系统方法、运用系统设计,已经成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必修课。将这样一本国防系统分析领域的高级入门书籍引入国内,恰逢其时,推荐军内外战略管理人员和国防系统分析人士都要读一读这本书。
防御覆盖区的确定
译者认为:中国在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程中,同样面临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国防资源的优化配置、作战统筹及需求分析、重大装备效能分析等重大问题。系统分析,尤其是国防系统分析,是贯穿国防和军队建设中战略规划、计划统筹、项目管理等全系统、全链条、全过程的重要支撑技术,也是助力科技兴军的重要手段。
防空系统的作用-反作用循环
作者简介:威廉•P•德兰尼,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与主任办公室成员,曾任实验室副主任,在导弹防御、防空、雷达、GPS和战场监视等领域拥有丰富经验;曾在美国防部、太平洋夸贾林试验基地任职,现任国防科学委员会委员,并在多个国防咨询委员会任职;受到国防部长办公厅、空军和海军等机构表彰;2012年,入选美国工程院。
译者简介:廉振宇,男,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现任军事科学院评估论证研究中心某室副主任,先后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军事科学院评估论证研究中心,从事系统分析、战略规划、政策与管理评估等工作。
廖天俊,男,人工智能专业,博士,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从事人工智能、体系工程相关工作。
卢慧玲,女,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先后在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从事装备情报研究、系统分析等工作。
主审:游光荣,男,军事科学院首席专家,评估论证研究中心主任兼研究员。曾任军委装备发展部某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战略规划、管理政策和军民融合研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